戏曲大舞台之粤剧说明文(通用15篇)

文化屋 人气:1.64W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尤其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说明文,说明文体是一种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那么应当如何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戏曲大舞台之粤剧说明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戏曲大舞台之粤剧说明文(通用15篇)

戏曲大舞台之粤剧说明文 1

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特别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说明文,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戏曲大舞台之粤剧说明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粤剧则产于我的家乡——广东。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粤剧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和香港、澳门等地。东南亚以及大洋洲、美洲的广东华侨聚居地区,也有粤剧演出。东南亚一带且有世代相承的艺人、固定的班社组织、同业行会和传统演出场地,如新加坡的“庆维新”、吉隆坡的“普长春”。

明末清初,弋阳腔、昆山腔由“外江班”传入广东,继而出现了广东“本地班”,所唱声腔是一唱众和,称为“广腔”。在后来粤剧常演的开台例戏《六国封相》、《仙姬送子》、《八仙贺寿》中,仍保存了这种声腔。清嘉庆、道光年间,高腔、昆腔逐渐衰落,“本地班”遂以梆子(指接近汉调西皮和祁阳戏“北路”的曲调)为主要唱腔。后徽班影响日益扩大,又以“梆簧”(即西皮、二簧)作为基本唱调。同时也保留了部分昆、弋、广腔,并吸收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逐渐形成粤剧。

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艺人,受春柳社新剧(俗称文明戏)的影响,纷纷组织“志士班”,与工人、学生一起,进行反清反帝反封建的宣传,编演了《文天祥殉国》等戏。唱词通俗易懂,音乐上开始在“梆簧”唱腔中穿插民歌小调,唱法上改假声为“平喉”(真声),并经反复实践,全部改用广州方言演唱。1920年前后,不少粤剧大班社经常集中在广州、香港、澳门演出,习称“省港大班”。他们吸收了话剧、歌剧和电影的部分艺术营养,很快使自己丰富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肃清了资本主义商业化的.影响,积极挖掘、继承优秀传统,艺术上也进行了全面革新,不仅演出了不少优秀剧目,而且培养了一批新人。1958年,成立广东粤剧院。

粤剧的传统剧目,早期主要有《一捧雪》等所谓“江湖十八本”;清同治七年(1868)以后,又有《黄花山》等“新江湖十八本”;清光绪中叶,出现了侧重唱功的“粤剧文静戏”,如《仕林祭塔》等,称为“大排场十八本”。“省港大班”阶段的剧目有根据西文电影、小说改编的《贼王子》等。经过整理较有影响的剧目有传统剧《平贵别窑》、《凤仪亭》、《赵子龙催归》、《宝莲灯》、《西河会》、《罗成写书》以及现代戏《山乡风云》等。已经摄制成影片的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粤剧的基本声腔为“梆簧“,并保留有弋阳腔与昆腔的部分曲牌以及南音、粤讴、木鱼、龙舟、板眼等广东民间说唱的曲调和民歌、乐曲、时代曲、小调等民间小曲。

粤剧的脚色行当原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10大行,“省港大班”时期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 粤剧的表演艺术保持了早期“过山班”粗犷、质朴的特点。不少名演员都具有单脚、筋斗、滑索、踩跻、运眼、甩发、髯口等方面的绝招。武打以“南派武功”为基础,包括刚劲有力的靶子、手桥、少林拳以及高难度的椅子功和高台功。

粤剧的著名演员早期有参加太平天国起义,后建立“大成国”自称平靖王的二花脸李文茂,创建粤剧同业行会“八和会馆”的老生邝新华等。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被称为“薛马争雄”的年代,文武生薛觉先和丑生马师曾对粤剧的革新都颇有贡献。他们和小生白驹荣、小武桂名扬被称为粤剧“四大家”或“五大流派”(加上演丑的廖侠怀)。实行男女合班后,上海妹创造了粤剧女脚特有的抒情唱法,后以红线女影响最大。同时,广州的罗品超、文觉非、陈笑风和香港的新马师曾、何非凡、林家声等也都各有擅长,颇有影响。

现在你是否感受到它的内涵了,是否品味到它的韵味了,不如你也向我介绍一下你的家乡戏吧!!!

戏曲大舞台之粤剧说明文 2

受奶奶的影响,我从小就爱上了地方戏。像淮剧,黄梅戏……我都爱听,并且喜欢哼几句,唱两声,而其中最喜欢的还是粤剧。

有一回,跟奶奶看了《金殿让子》出来,一路上跟奶奶又说又唱,行人还以为我们“疯了”。回家躺在床上,时钟敲了十一下,可我还是兴奋的睡不着。想着戏中的那两位好母亲,感到母亲的伟大……这么想想,不知不觉学着戏中寇王的唱段竟唱出来:“哎呀——母亲啊!”这样一唱,我觉得我的心情非常愉快,从此,我越来越爱粤剧了。

还有一回,上课时,我唱歌时竟唱出了粤剧的`调,害得同学们都看着我。下课了,同桌问我:“你怎么这么喜欢粤剧?”我说:“我也不知道,反正我非常喜欢粤剧,就像爱我的家一样,因为粤剧让我非常快乐同时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趣味。

小学毕业前,学习特别优秀,可是还是忘不了粤剧,爸爸和妈妈不允许我看粤剧。一天放学后家里没人,桌上有一封奶奶的留言,上面写着:“我去买西瓜,你到4点左右下来帮我拿,这时我脑子里涌起了粤剧的波浪,我看了一下表,还没到4点,于是我打开了电视机,看起了《五女拜寿》,因为我非常喜欢越剧,所以一看粤剧就把帮奶奶拿西瓜的事忘的一干二净,突然,妈妈和奶奶拿着西瓜进来了,我怕妈妈吗打我,就赶紧跑进我的房间。从此,我再也不敢看粤剧,唱粤剧了,直到接到了中学的录取通知书。

你说我为什么这么爱粤剧呢?我想,也许是粤剧让我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

戏曲大舞台之粤剧说明文 3

电脑的维修让我不得不去看电视,当我转到一个台时,我看到了那不知几时录的粤剧,里面有个花旦在哼唱。我不禁回想起那小时候的事。

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我又不懂得自律。于是,照顾我的责任就负担在了外婆身上。外婆十分爱我,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塞给我,逗我开心。但是外婆家很远,父母也怕累着了外婆,于是将我寄养在外婆家。

外婆也十分喜欢看粤剧。每当吃完午饭,她都会打开电视看上几曲。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共曲团要来这里表演。外婆当然十分开心,抱着我过去看。一路上外婆边走边唱,树上的的小鸟,天上的云,地上的小草,好像被外婆的快乐传染了,让人十分开心。

到了目的地,曲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周围都坐满了人,十分热闹。我年纪小,看不到,外婆让我坐到她肩膀上,我才看清楚了台上的一切。虽然我看不明白,但我还是默默地看着。一个个人物的动作的变换,听着一句句台词的委婉动听,观察着演员脸上的喜怒哀乐。直到演出结束,台下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我也被渲染,也一起鼓掌。

回外婆家路上,外婆一边走一边赞叹演员的`动作、神态哪里好,有一会儿感叹某个角色的台词怎么好,直到回到家后,她又像外公推荐了那部曲,又在赞叹起来。

那部粤曲已经被时间的流水冲淡了,那时的情景我也忘记得差不多了,但忘不去的,只有那一丝丝的快乐和那时的热闹景象。

戏曲大舞台之粤剧说明文 4

“我今独抱琵琶望尽把哀音诉叹息别故乡尽把哀音诉叹息别故乡唉悲歌一曲寄声人汗邦……”

——《昭君出塞》

一个个文字,一个个音符,一个个旋律,久久地在我的脑海里打转,不停地打转……这首歌从红线女的口中不断地跳动起来,红线女是我的偶像耶,虽然她没有哪位名人的伟大历史文献,也没有“快男”“超女”等影视偶像万人拥戴的架势,只是一个粤剧表演艺术家,可是从她身上却能感受到一种非凡的艺术魅力,使人回味无穷……

这就是红线女的歌唱魅力,带来了我的第一首粤剧——《昭君出塞》,使我认识到粤剧的更大空间,更大魅力,更大喜爱。

没听粤剧大概也有三个月了吧!今天因为语文作业的缘故,见到了我的第一个粤剧朋友——《昭君出塞》,却有种潸然泪下的感觉。

我和粤剧也走过几年的岁月吧,刚开始的时候,我并不怎么喜欢粤剧的,让爷爷生搬硬拉地去听,常常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后来。我认真听国这一首曲子——《昭君出塞》,我开窍了,被那优美的旋律打动了,被那动听的'音符打动了,被那舞台的漂亮花旦打动了……

我很希望有朝一天能登上银光闪闪的舞台,想可敬的红线女女士献上芬香的兰花,感谢你这几年带给我的欢乐,感谢你这几年给我的世界创造了七色的彩虹,感谢这几年给予我一个唯美的粤剧世界……感谢你为人类创造的欢乐,给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

由一个憎恨粤剧的小孩渐渐走上与粤剧不离不弃的道路,就这么简单。

谢谢你——《昭君出塞》

戏曲大舞台之粤剧说明文 5

这个世界过于浮躁,意味著要探寻生活与情感的文化趣味。

趣味粤剧,源于我婶婶。婶婶是粤剧团的演员,我从小就接触粤剧,喜爱听红线女的《荔枝颂》,渐渐地喜欢上粤剧,也因如此,我与粤剧文化便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情愫。我喜欢粤剧,喜欢舞台上的主演,喜欢花旦她那唱腔柔媚婉约、委婉动听,俏丽多姿,那一举一动,一指一看的节奏让我如痴如醉;粤剧,就像一股活源清泉,滋润了我那幼小的心灵。

我幻想终有一天可以站上那个大舞台,穿起那长袍马褂,化好浓妆,台下满座的观众,只等待锣锵的奏乐,踏出那一步,仿佛这样,不只是为了一次的演出,而是在心里面完成一个心愿。

每逢假期,我都会随著婶婶到剧团,每出演前,半下午人就扛凳子去占地位了,生怕错失每一出戏;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人们都在对将开场的哪出戏议论纷纷;搭台边上攀爬站立著的是一群顽童。那锣锵就咚咚锵锵地试音闹台,貌似这半边天都要给闹翻了。一演出,我在后台津津有味地观赏婶婶主演的《窦娥冤》。演到精彩处,场内喝彩声不断,最精彩的要数《窦娥冤》的“六月飞雪”,戏剧化地凸显她的冤屈,每每精彩片段压制不住我那兴奋不已的情绪。有时,我也会学著咿咿呀呀地哼出几句,打著乱七八糟的手势,甩著潇洒的步姿,演著自己心仪的角色。剧团里的阿姨们都笑称,乐似“小花旦”。顿时觉得全身热血往上涌,烧红了脸,但又自我感觉有几分神似,同时有几分自豪感油然而生。说实在的,学习的过程并不简单,单是婶婶教的扎马步,简式筋斗都练得筋疲力尽,练一个撑姿势翻筋斗会把手臂磨破,膝盖摔破,惹得那些剧团里的阿姨们都笑破肚皮,有时练唱功练得沙哑以至说不出话来。我还是坚持地撑过来。儘管练得不够好,被阿姨们取笑当成乐趣。可是粤剧文化给我带来无穷的遐想,也给剧团的阿姨们增添无穷的乐趣。

粤剧文化,相对现代许多人来说可能很陌生,随著时代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准的提高,文化生活层面悄然改变,媒体节目满目琳琅,但我依然喜欢讲究文化内涵的粤剧风采。喜欢跟著婶婶排演,然后躲在后台反复练习著那一招一式。开演了,场子都满了!幕布放了,只说就要出场了。每每台上的锣锵咚咚响起。台下就乱了,后边的喊前边的坐下,前边的喊后边的为什麽不说最前边的立著,观众四边拉扯著向里面挤,里边的向週边叫著喊著,有的拼得面红耳赤挤将出来,全场一个闹腾腾。心中涌现满怀激情。

粤剧的激情,学著委婉动人的唱腔,优美颱风,俏丽多姿的身段舞动著趣味。有时候,有些人的角色影响著我,对喜剧的人物是娇憨俏丽,悲剧人物则是妻楚哀怨,沧桑悲凉,震撼人心,与婉转妩媚的唱腔相互辉映,格外流利甜美。

我为美好的事物停留著自己的感情,粤剧的.唱腔缜密绵延,低回婉转,起伏跌宕,节奏多变,刻画入微,它们的光辉来自我成长的亮色,它蕴藏著那年少朴素的趣味,曾几何时,让我想起那个不为人知的梦想,我想传承粤剧文化,期望在灯光闪烁的舞台上成就一翻事业。喜欢舞动著身段演绎对世界的浮躁嚣喧,喜欢挥动衣袖献出精彩的一幕,偶尔为自己停留对粤剧的喜爱,歎息著岁月节奏的流逝……

粤趣,不光可以用文字来摆弄,还可以回忆当年风采,一直都喜爱粤剧文化的我。回眸,时间流失文化,空荡荡的,除了轻吟、沉诉……只剩下回忆。

有一个女孩,她喜欢粤趣,她为粤趣停留美妙的情感,遐想著喜欢由平淡到绚丽的过程。

戏曲大舞台之粤剧说明文 6

说起我的外公,他的样子可特别了:60多岁的他,一点儿也不显得老,卷曲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高挺的鼻子,唱功极厉害的嘴巴,全都嵌在他那精神饱满的脸上。除了额头上的.抬头纹,其他地方,不仔细看,你绝对看不出来有六十岁!

他总以一身白色T恤出场,下面搭配著米黄色的裤子,让人感觉活力充沛,好像只有50岁。

哎,对了!他手上总提着什么锣、鼓,二胡等乐器。你猜到他的爱好是什么了吗?猜对了,就是唱粤剧!

说起外公唱粤剧,可有很长的历史了。打我记事以来,他就喜爱粤剧。每天吃饭,他一进们就“我来也——”,还做个很酷的“pose”然后一脸得意的问我们像不像粤剧名星,看着外公那自我陶醉的样子,我晕了!

我放学以后,总是去外婆家做作业,吃饭,每当我在楼上做作业时,楼下就会响起一阵粤剧声,“咚咚锵锵”,接着是外公的声音:“霸啊王啊,别~~姬哟!”哦!天啊,怎么又有新剧本了?

我记得最清晰的一次,就是外公“偷”VCD!

因为外公过度沉迷粤剧,外婆一气之下,把家里所有的粤剧VCD都藏了起来,并把钥匙给了我这个宝贝乘孙。这下,外公犹如失恋的小伙子,整天唉声叹气,坐立不安。

有一天,我去上厕所,外婆去买东西。我去完厕所回到房间,咦?藏VCD碟的抽屉怎么大开着?抽屉上公然挂着我藏得很隐蔽的钥匙!哦!是外公!我正要找外公算账,楼下却传来了外公那熟悉的腔调:“三英——战吕哟——布!”我下去一看,哇!外公拿着一支棍子当武器,刺西捣东,砍南剁北,好不威风!往日的精气神一下子回到了外公的身上。哇!外公不愧为“神偷”,速度可真够快,的确让人佩服!

外公还会弹奏粤剧的诸般乐器,什么二胡、锣、鼓等到了他的手里都能被他玩得得心应手。60岁时,还跟他的老师学习了粤剧乐器中的灵魂——掌板,这是最难学的呵!可外公却乐此不疲,外公已经把唱粤剧当成了他的事业,他开创了升平曲艺社,和老曲友们一起去顺德五沙、佛山等地表演和比赛。

你说我有这样一个外公,能不自豪吗!

戏曲大舞台之粤剧说明文 7

在广东什么最受欢迎的呢?当然是出了名的广东粤剧。粤剧是广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我国南方影响非常大的一个剧种。由于它产生于广东,所以称被为粤剧。

这得从明末清初说起。

当年,弋阳腔、昆山腔、梆子、徽调、汉调等,传入广东,广东的一些本地戏班汇百家之长,所唱声腔是一唱众和,被称为“广腔”。清代道光年间,广州的戏班分为本地班和外江班。清嘉庆道光年间,高腔、昆山腔逐渐衰落,“本地班”遂以梆子为主要唱腔。后来又以“梆簧”作为基本唱调。此时的本地班已经与外江班“判然迥殊”,进而逐渐形成粤剧。

粤剧的基本声腔为“梆簧”,并保留有弋阳腔与昆腔的部分曲牌以及南音、粤讴、木鱼、龙舟、板眼等广东民间说唱的曲调和民歌、乐曲、时代曲、小调等民间小曲。一段唱腔中,梆子腔、二黄腔、西皮腔、牌子曲各成段体,从不互相渗杂,一腔到底。粤剧唱腔音乐以板腔体为主,曲牌体为辅。板腔体有梆子、二黄两类,梆子有首板、慢板、中板、芙蓉、叹板、煞板等板式;二黄也有首板和慢板,还有二流、滚板等板式。

粤剧的乐器可多了,主要分为管弦乐和打击乐两大部分。前者以高胡、二弦、扬琴、喉管为主要领奏乐器。除民族乐器外,粤剧音乐还大胆地采用西洋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萨克管等中低音乐器。

粤剧的戏服更是五花八门,让你看的头晕眼花。粤剧的戏曲服装是经过长时期的实践,改良后而形成现今传统程式化的形态。粤剧服装的'分类有蟒、甲、褶子、帔及衣五种。

粤剧的角色原分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10大行,以后行当愈来愈繁多,到了清末民初,按照“戏班论位”的惯例排列是:武生、小武、花旦、正旦、正生、总生、小生、公脚、大花面、二花面、男丑、女丑,此外还有武旦、夫旦、六分、拉扯、五官虎、手下等。戏班实际上只看重武生、小武、小生、花旦和丑五行,其余行当成为次要的行当。

粤剧开场时,男常“小跳”,女多“拗腰”的表演,亦颇罕见。粤剧的剧目以生旦戏为多,重唱轻做,文戏多于武戏,并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创造一些新的表演程式,又从电影、话剧中借鉴和吸取表演技巧,形成自由灵活,通俗而细腻,偏重写实的表演风格。

粤剧就是这样,一代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戏曲大舞台之粤剧说明文 8

那轻盈的步伐,美丽的服装,闪闪发光的头饰,唱着动听的词曲,这是什么呢?一一是粤剧。

偶然的一次机会,让我接触了粤剧。那一次,我们在吃龙船饭,村长专门请来了粤剧演员,让我们边吃、边听、边看。几百只眼睛盯在四位表演者身上,他们仿佛是一个个仙子从天而降。随着他们在舞台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杨眉,一句唱腔,他们宛如脱兔,宛若游龙,唱腔细腻之至。那声音是那样的婉转、动听,长长的袖子不停地甩动着,以及引人入胜的情节,深深地吸引着我,当时,我还小,但已被粤剧深深地迷住了。戏后,一位姐姐问我学不学粤剧,我害羞地点点头。

从此,我走上了粤剧学习之路,走进剧院,美丽的舞台,明亮的灯光,闪闪发光的头饰,可爱的姐姐……这使我更喜欢粤剧了。

首先学唱词,“我知一一道。”教我唱戏的姐姐很自然地唱了出来,声音非常的清脆,宛如行云流水般。我深深地吸一口气,按着她的语调来唱,可是并没有唱好。她说这是唱前热身,“我知一一道。”她又反复示范了一遍,我又跟着唱了一遍,可是唱的并不理想。“来深深地吸一口气,按照音调放胆唱出来。”显然,她已经看出我很害羞,鼓励我要大胆一些。“我知一一道”我的声音稍微回好了一些,可是还不是很好。

到了下课时间,我站在门口等着爷爷来接我。回想起我怎么都唱不好的情景,便低下了头,沉默着,眼睛红红的。过了一会儿,爷爷把我接回了家,回到了家,我再也忍不住了,关上门,在床上哇哇大哭起来,妈妈听见我的哭声,连忙安慰道:“你不是想上你梦寐已求的舞台吗?不是有这样的一句话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有信心。我相信你会学好粤剧的。”我听了妈妈的教导,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默默地念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擦干眼泪,重拾信心,站在床上,不停的念着今天学的内容,我脑海里又浮现出姐姐跟我说过的话,“我知一一道”咦?显然好了一些。再来一遍,我反复练习了几遍,好了许多。继续来,我就这样不停的唱着,唱着唱着,我发现我有点唱出了姐姐的腔调。

到了第二天,姐姐继续叫我唱戏。就这样,第三天、第四天……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我也学会了唱戏。过了一个月,我就要开始学兰花指等等的动作。“一二三、一二三,要佩上唱的哦。”我自信大方地边唱边学做动作。嘴里发出一阵明快的声音。仿佛一群快乐的小鸟儿飞腾起来,在空间上下盘飞,在空中翱翔。

过了四个月,戏全部都学完了,第五个月,就要进行表演。我既激动又紧张,回想每一天的训练都非常艰苦,能坚持下来实属不易,但又怕把戏演砸了,我想着想着,又想放弃,可是又想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坚持下去,站上我梦寐以求的舞台进行表演。

就这样,我坚持学习五个月后,我穿上美丽的服装,戴上闪闪发光的头饰,迈着轻盈的步伐,登上了我梦寐以求的舞台。表演开始了……

戏曲大舞台之粤剧说明文 9

今天,我们来到了全国最大、最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古典私家园林——粤晖园。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在粤晖园内的东莞粤剧博物馆,看到了南韵剧的辉煌,了解了一些粤剧知识和粤剧史。

一进入南韵馆门口,就感觉有浓厚的古典韵味和岭南气息向我扑来。那颜色缤纷的窗户,木头做的椅子,灰瓦做的`屋顶——真让人感到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回到了二十世纪初。

下了几个台阶,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面设计精美的板子,里面写着粤晖园的详细介绍。从中我了解到:粤剧,又称大戏或称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剧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平原音韵、又称为戏栅宫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为粤剧。

道滘曾经是中国曲艺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在这出了不少粤剧名家。博物馆就介绍了其中的一个——何非凡。他原名何康棋、何贺年,艺名何小年,道滘南城人。入粤剧戏班之初,表现并不好,连班主也表示不满。他决心以自己的抱负不凡而改名何非凡。1938年自组“非凡响”粤剧团,从此,他真的像扯起了帆船那样,一帆风顺,各扬海外。

在一楼沿墙走了一圈,我顿时头脑清醒了,感觉很不一样,觉得自己吸取了许多有关粤剧的文化,有点飘飘然了。博物馆里的玻璃橱窗,里面展出明清至当代的粤剧剧本、木鱼歌、海报、戏桥、乐器,早期的粤剧电影、剧照、唱片,以及东莞籍粤剧名家用过的戏服等三百多件珍贵文物,让观众大饱眼福。出演粤剧需要的戏服,手工很复杂,做起来有难度,但很漂亮,很闪耀。令人注目,颇有气势的。粤剧演员戴的头饰,大部分都是用珍珠,金色珠片等材料做出来的。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美丽极了。真想也能戴上这头饰,穿上这戏服,在舞台上一展风彩。观看博物馆里的粤剧文化,让人产生一连串的遐想。粤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艺术的瑰宝。它深奥的文化,美丽的服饰,让人大为赞赏。

东莞粤剧博物馆里蕴藏这粤剧的历史文化,等待你细细的品尝。

戏曲大舞台之粤剧说明文 10

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也是我市粤剧博物馆成立一周年的日子,作为2007年“走进东莞文明”活动系列的重头戏。“粤晖园杯“粤曲曲艺私伙局大比拼也在今天启动,为粤剧博物馆一周年生日增色不少。于是,学校组织我们去粤剧博物馆参观。

我们来到粤剧博物馆。当粤剧两个字映入我眼中时,我想起东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李春浩说过:“各界对粤剧博物馆比较重视,一年来搞得比较活跃,搞得比较有声有色,许多年轻人对粤剧不是太懂,通过看粤剧博物馆,他们可以了解到粤剧是我们岭南的文化瑰宝,逐渐喜欢粤剧,为振兴粤剧具有促进作用。”在博物馆内,我知道了粤剧的名称,虽在清光绪年间才出现,但其源流却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中叶。建国以前的`三十年间,粤剧基本上分为“省港大班”与“过山班”两大派系。“封仔封王”的李文茂是世界戏剧史上绝无仅有的由艺人成为农民起义领袖的。首任粤剧“八和会馆”会首的邝新华,不但是“同治中兴”的代表,也是著名的文武老生、演过《苏武牧羊》、《太白和番》、《李密陈情》等名剧。清末民初之交,更是群星闪耀,名伶辈出,如千里驹、肖丽湘、小生聪、周玲利、李雪芳等等,俱皆驰名于海内外。千里驹有“花旦王”之称,李雪芳则被康有为誉为“南雪北梅”,与梅兰芳相提并论。三十年代在粤剧史上称为“薛马争雄”的时代,薛先生接近京剧风格,表演技巧比较全面,生旦净丑无所不能,有“万能老倌”的绰号,但以小生为出色,代表性剧目有《胡不归〉等四大悲剧。马师曾以丑角取胜,他在以“孤寒种”(吝啬鬼)为主角的组剧中,尽情揭露封建财主资本家的丑态,有莫里哀之风。不但在两地港澳和东南亚等地,为广大观众所倾倒,在美国多年,也深受欢迎。

戏曲大舞台之粤剧说明文 11

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也是我市粤剧博物馆成立一周年的日子,作为2007年“走进东莞文明”活动系列的重头戏,“粤晖园杯”粤剧曲艺私伙局大比拼也在今天启动,为粤剧博物馆一周年生日增色不少。于是,学校组织我们去粤剧博物馆参观。

我们来到粤剧博物馆。当粤剧两个字映入我眼中时,我想起东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李春浩说过:“各界对粤剧博物馆比较重视,一年来搞得比较活跃,比较有声有色,许多年轻人对粤剧不是太懂,通过看粤剧博物馆,他们可以了解到粤剧是我们岭南的文化瑰宝,逐渐喜欢粤剧,为振兴粤剧具有促进作用。”果然如此,通过参观,我知道了粤剧的名称虽在清光绪年间才出现,但其源流却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中叶。建国以前的三十年间,粤剧基本上分为“省港大班”与“过山班”两大派系。李文茂是世界戏剧史上绝无仅有的由艺人成为农民起义领袖的。首任粤剧“八和会馆”会长邝新华,不但是“同治中兴”的代表,也是著名的文武老生,演过《苏武牧羊》、《太白和番》、《李密陈情》等名剧。清末民初之交,更是群星闪耀,名伶辈出,如千里驹、肖丽湘、小生聪、周玲利、李雪芳等等,俱皆驰名于海内外。千里驹有“花旦王”之称,李雪芳则被康有为誉为“南雪北梅”,与梅兰芳相提并论。三十年代在粤剧史上称为“薛马争雄”的时代,薛先生接近京剧风格,表演技巧比较全面,生旦净丑无所不能,有“万能老倌”的绰号,但以小生为出色,代表性剧目有《胡不归》等四大悲剧。马师曾以丑角取胜,他在以“孤寒种”(吝啬鬼)为主角的组剧中,尽情揭露封建财主资本家的丑态,有莫里哀之风。不但在港澳两地和东南亚等地为广大观众所倾倒,在美国多也深受欢迎。

正当我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同学打断了我的思路,说:“走快点,别慢吞吞唷。”原来,来到了何非凡展柜前。这是我们道滘南城村的何非凡。他为了演好粤剧《红楼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竟天天待在工作室里废寝忘食地演戏。我心里想:何非凡演戏这么勤奋,我们学习想要取得好成绩,不也要像他那样努力吗?想着想着,我们又不知不觉来到一块奖牌前,校长介绍说:“我们道滘镇被评选为‘中国曲艺之乡’的牌匾。”我心里泛起了一阵自豪感,真想不到我们道滘镇竟然能够获得这么高的荣誉啊!我们走过一条走廊,看见了许多剧本与记载着道滘粤剧界荣誉的.证书。

参观完南韵馆,我们依依不舍地走下楼去,准备参加“粤晖园杯”东莞市粤剧曲艺私伙局大比拼的启动仪式。观众们刹那间安静下来了,表演者们柔美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令人陶醉。有些观众看得如痴如醉,还时而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们要离开了。我依依不舍地坐上了汽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今天的参观活动培养了我对粤剧的兴趣,使我了解到粤剧是岭南的文化瑰宝,真是让我大饱眼福,受益匪浅呀!

戏曲大舞台之粤剧说明文 12

我的家乡在广东,广东什么最受欢迎呢?当然是出了名的粤剧啦!

粤剧是广东地方戏曲之一,也是我国南方影响非常非常大的一个剧种,而且,粤剧可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呢!

粤剧又称为“大戏”或者“广东大戏”,在爷爷这一代的人,可是被粤剧迷得如痴如醉呢!

有一次,我在家里看电视,突然看到了粤剧!电视上,粤剧的戏服让我看的眼花缭乱,那又唱又说的唱法和那圆润的唱腔是让我为之着迷,就连眼睛也不想眨一下。

一剧结束了,我突然想深入了解一下粤剧,我正烦着怎样找资料,爷爷正坐在电视前津津有味的在看着粤剧,我跑过去问:“爷爷,你知道粤剧的.由来吗?”爷爷笑眯眯地说:“当然知道啦!粤剧是汉族地方戏曲,月自1522年~1566年明朝嘉靖年间,一开始是在广东和广西出现的。最初演出时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官话,直到清朝末期,知识分子为了方便宣扬才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广州话,好让广东人更容易听明白。”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粤剧戏服又是怎样演变的呢?”

“戏服啊,我记得早期是主要模仿明代衣冠式样缝制而成的,在五十至六十年代初,珠片戏服大行其道,到了六十年代末期,有些红伶改用绣花戏服,绣花图案千变万化,美观又精致,现在仍然是戏中主流。”爷爷捋了捋胡须说,“我在赶你讲讲戏剧里面的角色吧。在粤剧和中国戏曲中被称为行当,行当原为一末、二净、三正生、四正旦、五正丑、六员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这些合称十大行当。而且,粤剧还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呢!”

爷爷说起粤剧头头是道,来了兴致,恐怕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在爷爷的口中,我了解到了广东的瑰宝——粤剧。粤剧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开枝散叶,发扬光大。

戏曲大舞台之粤剧说明文 13

“真似雾里仙降云霞,娇俏带头妙如雾里花……”清晨,阳台上又传来外公熟悉的唱戏声。我微微一笑,也跟着哼唱:“早经有梦,畅聚牡丹下,倾心共话……”这古色古香的丝丝粤韵,陪伴我走过了整个童年。

说到粤剧,还得从外公说起。外公似乎天生就具备了唱戏的好嗓子,从小便是粤剧团的主力。如今年过花甲,却热爱不减,不仅每天要练习,还常常去看。小时候,我总觉得粤曲声音又尖又细,不好听。外公知道了,笑着拍拍我的头道:“你还小,不懂得,粤曲可是咱岭南文化的精髓呀!”我不以为意,撇撇嘴显出不屑的神气。

真正与粤剧结缘,是在六岁那年,外公第一次带我去看粤剧。那天唱的是《帝女花》。凄美的洞箫声一响起,台下便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舞台上。外公小声为我讲解:“你看,那花旦身穿粉红色一衣服,还绣着金色的凤凰和五彩的云朵,暗示她非富即贵的身份。”我仔细看那位演长平公主的演员,一抬头,一举足,尽显富家小姐的`神韵。而与之搭戏的小生,真假声转换配合巧妙,似乎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字字透刚健之气,却不显粗犷。不知不觉中,我竟也被这韵味清淳,妩媚婉转的唱腔吸引住了,直到结束,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一曲《帝女花》使我对粤剧有了截然不同的认识,随后我让外公带我看了《紫钗记》《双仙拜月亭》等多个完整剧目。我更加迷恋粤剧了,每当戏中女子情到深处,牵挂和忧伤便在拂袖间若即若离,而悲到切处,恨,也在拂袖那一刹那凝固,那份情意,则在台上久久不息。我也曾天真地模仿那份神韵,却总学不像。外公见了,笑着说:“要想学好这些,可没这么简单啊!”

的确,每一个动人的神韵,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千锤百炼;每一个角色的完美诠释,都是一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粤剧,是岭南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任凭时代如何发展,作为岭南人,都不应该失去对粤剧的敬重,失去那颗热爱传统文化的心。

“放低帘前绿柳纱……”时而委婉缠绵,凄凄切切;时而激情高扬,意气风发。粤剧,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想晒出那份粤韵,让粤剧永远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戏曲大舞台之粤剧说明文 14

一年的粤剧班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像厨房里的一个个调味瓶,有各种不同的滋味:有酸,有甜,有苦,有辣……就听我慢慢诉说吧!

酸就是一种十分独特的味道,当自己没有像他人一样幸运,这种滋味就涌上心头。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到粤剧班时,什么都不知道,只好模仿同学们。有一次训练,我模仿的同学做错动作了,我也不例外,跟着也错了。但是老师只发现我错了,课后把我叫了过去,狠狠地批评了我,我头埋得很低,鼻子一酸,流下了眼泪,心里默默地想着:“为什么老师不去说她,而来说我呢?我真是不好运。告诉老师那个同学也错了吧!不!如果这样,老师会知道我模仿别人,不经思考乱来的,以后再也不能这样了,“笨鸟先飞”我要比别人更努力。

从此,我课上仔细听讲,课后努力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可以去演出了,所谓的甜也随之而来。

在一次次集体演出中,我尽量把表情和动作做得标准一些,在观众的掌声中,又心满意足地下来。就有一次,万佳演出中,恰好外婆、叔叔和阿姨也有来看了,演出后,他们都说我演得好,我心里甜滋滋的,比吃了一罐蜜还要甜许多。

当然除了快乐的`事儿,也免不了不愉快的事,苦和辣就是其中的两种。

苦——因为快要参加“粤剧节演出”了,排练的时间也比平时多了半个小时。什么压腿呀,甩袖呀,练声呀,都像一座座小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有一回,在压腿的时候,我偶然发现了一个排练留下的伤疤,渐渐地越压越痛,我咬着牙,最终坚持下来了,回到家,还要背演出的谱。一天下来,我已经累得苦不堪言了。

辣——老师教我们“走步”时,同学们要一个一个做给老师看,轮到我时,我心慌极了,希望可以“蒙”过去。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走错了哪一步。结果,老师说我走步像挑扁担似的,根本不自然,同学们也捧腹大笑,羞得我满脸通红,辣辣的眼泪也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难受极了。

粤剧班的五味瓶在我心中连绵起浮,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既长知识,又磨练意志,这就是我短短一年粤剧班生活的乐趣。

戏曲大舞台之粤剧说明文 15

粤剧,又名“广东大戏”或“大戏”,是广东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用人物的对话来推进故事情节,而并非旁白叙述,显得更生动、更引人入胜。“相爱”,始于两年前的夏天。

暑假,身为粤剧迷的外婆到家中看护年幼的妹妹。不管何时,外婆身边总会带着一部平板,平板上一定播着精彩绝伦的粤剧,而外婆则在一旁专注地观看或倾听。最初,我对粤剧并不感冒,还擅自给它贴上了“老一代”、“旧时代”等标签,但一次偶然,改变了我对它的贬义看法,并对它产生了好感。

一次,我去上洗手间,却被主卧里的一句掷地有声的“六月飞霜”吸引住了。啥?六月下雪了?我抑制不住好奇心,便到主卧里一探究竟。那是一出《窦娥冤》,我乖乖地坐在外婆身旁,瞪大双眼,全神贯注地盯住平板。只见人物的语气、动作、神态、心理全都溢出了平板,演员们在床前的过道上为我们展现。我惊呆了,嘴巴因惊讶形成了一个圆,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仿佛我已经进入了窦娥的世界,品味着世间的人情冷暖。只见——王少爷见真相就要出现,急出一头汗,脸上满是惶恐之色,一步、两步,他轻轻地走到陪审官旁边,一边凑近他的耳朵说了一句“你懂的'”,一边从口袋里摸出一锭金元宝,放入陪审官的手中,一脸坏笑,而陪审官脸上也是充满奸诈。我心头一寒,这下窦娥是真的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我心头好像缺了点什么似的,深叹一口气,有感而发,说道:“高官压榨百姓,百姓苦啊。”顿时,心中百感交集,有对粤剧的喜爱,有对演员的敬佩,有对高官的痛恨,也有对百姓的同情。

如果说《窦娥冤》将我对粤剧的喜爱之门打开的话,那《文武绣球》一定是将我拉入大门并踏上阶梯的。

在《文武绣球》中,习武的明玉与梅香爱恋,而他习文的弟弟玉明则与云柔爱恋。剧中洋溢着幽默谐趣,其中有不少情节令我捧腹大笑,粤剧之趣在其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一笑之中,表达了人们对自由恋爱的追求。

从《窦娥冤》的悲伤到《文武绣球》的欢乐,粤剧之美、粤剧之华、粤剧之趣都让我对粤剧的喜爱加深,那段与粤剧相伴的日子是充实的、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