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的故事散文

文化屋 人气:2.79W

父亲还是个毛孩子的时候,爷爷就去逝了。但是,那个靠劳动力吃饭的黑白年代,父亲还是承担了家里最主要的劳动。只不过,爷爷为他的妻儿老小留下了一间遮风避雨的“关门紧”老屋子,算是家人的最大欣慰了。

家风的故事散文

不过,母亲与父亲的善良诚实、勤劳简朴给自己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在我的记忆当中,双亲总是不停地忙碌。下田种地,一天到晚不休地轮转。时常父亲总在田间地头不知疲倦地干着,心里总默念着“干完这些就回家吃饭”。而我,总会顶着炎炎烈日到处找父亲,喊他回家吃早饭或是中饭。因为家里田亩相对少,却要养活十来口人。可见父亲的肩头是多么地重。

记得六岁大的时候,天还没亮,母亲就带上我去赶集市。母亲挑一担大的箩筐菜。而我,则挑一担用化肥袋子装上的菜叶子。当时,我像极了一头快乐的小毛驴,只走了一段路程就累得气喘吁吁。同路的邻居家伯伯不停地鼓励我不要停下来。母亲则心疼地怜惜我,叫我停下休息。邻居家伯伯则说:“只准落一下担子,喘口气,马上走。知道生活的艰辛了吧,以后啊,要好好读书跳出龙门。”这是我记事起,懂得的人生第一课:劳动才能有所获。我们从村后的河堤上走,一路上经过了弯曲的小路,又经过了泥泞的沙子路,还趟过了有水的水草路,最后到了一片黑压压的人群处停了下来,寻了个合适的位置把菜摆上。但是,当母亲剥开手绢,站在风中数着一毛几分钱的纸币时,我却看得出了神。这画面真像蒙太奇的电影剪辑,真实而逼真。

还记得,我背着母亲用针线亲手缝补出来的帆布书包,心情是无比愉悦的。直至读初二的时候,才在我的极力要求下买了个新书包。不穿缝补过的裤子也是在这个时候结束的。另外,也穿过母亲制作的棉布鞋,外加一针一线纳出的鞋垫。母亲用自己的勤劳与细心,将这个清贫的家有条不紊地操持着。

最令人记忆犹新的是村中间的那口红石老井与家里的那间用土砖砌成的厨房。每天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挑着一担木制的水桶朝水井走去。而我,在后头跟着。当晨曦的微光映衬在水桶因晃动而溢出的水滴上,我的童年就此拉起了一首清纯而动听的歌。

父亲是享誉方圆百里的乡村医师。最早的时候,父亲是一名村里的辗米工,因之父亲的温厚纯善,被人慧眼识金拉了去从医。清晰地记得一个病人折腾了父亲大半宿,病人的家属问父亲,“多少钱?”父亲说:“七块一。”病人家属以为听错了,父亲回答了他三次七块一。病人家属愣了老半天,接回父亲找回的零钱,不住地感叹,“菩萨心肠!”父亲常说,医者父母心,人要诚实厚道,方能立于天下

就这样,我家居住的老屋子就成了第二个诊所,一天到晚都有四面八方的病人慕名而来。尤其是在清晨与黄昏,家里就会被病人扎堆。因之房间与堂屋只隔着一块大约一公分厚的木壁,时常我会被堂屋内传来的交谈声及小孩子的哭泣声吵醒。他们除了看病之外,也谈及人生。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长得个子高高的操一口极富磁性嗓音的邻村女子。她说:我啊,将头发往帽子里一塞,把衣服裹紧,然后点上一支烟就大摇大摆地走在黑夜下的马路边。碰上来人就立马以中性的嗓音迎上去,人家还以为我是男儿身呢。说着,她还不忘记用手捂着嘴哈哈大笑了起来。

父亲也常跟我讲他出诊时的所见所感。父亲说,有的人家穷得就剩下两只老母鸡。但是,看见父亲的到来,真是亲切无比,愣是下面煮三个鸡蛋。父亲说,看到人家家徒四壁,真不忍心下筷子,但又怕伤及人家的好心与自尊心。

父亲最初是个赤足医生,为了考取医师资格证,每日除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之外,晚上常常点着油灯看书到深夜。那个时候,父亲却意外地积劳成疾,得了严重的胃病。为了治疗胃病,父亲不知道吃过多少偏方,母亲也不知道操碎了多少心。还记得母亲将辣椒蔸放进鸡肚子里,然后打水炖鸡的情景。但终究父亲还是走向了手术台,开了两次刀,将坏了的胃切除。在母亲的.万般呵护以及无微不至的关怀下,父亲慢慢地恢复了体力。

可是,在一个深夜,父亲的房间里仍旧点着灯,清辉映衬的墙壁上,倒影出一个看书人的身影。执着,告诉我人生的意义。

父亲除了临床之外,还钻研起了草药,替人治些疑难杂症。他总是将细致而缜密的心细运用到走路上,见了一花一草,就马上叫我上前,教我辨认草药。但我终究是个笨孩子,任凭父亲怎么教,就是记不住。

后来,随着父亲的年纪大了,眼力与手上的劲道大不如前,也就不再替人针灸与推拿了,但却用些自己的草药配方给人治些疑难杂症。父亲恋恋不舍地从本职岗位上退了下来,又一门心思扑在了田间地头上。听人说种小香瓜赚钱,他学着每年都种;听说鄱阳湖里的藜蒿能自己种,他也学着自己种。总之,他老人家没有一刻闲下来的。看着父亲那副清瘦的瘦骨骼,姐姐心疼地劝道:“爸,别干了,也该享享清福了。”父亲却生气地道:“村里的人跟我岁数一般大的都在干,为什么我就不干啊?”为此,姐姐总是数落我的不是,说我是家里的长子,却没有好好地安顿好父亲。我只是笑笑,知道姐姐心疼父亲,但我想:让父亲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比他闷闷不乐地呆在我的身边要强。只要他不累着,干什么由着他。

其实,双亲的行为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至今,我对穿着从不挑拣,只要不是破的就行,更不会去在乎衣料的光鲜。而我又甚爱学习,或许这遗传了父亲的基因。总结起来,应有几点:第一,学习父亲的慈悲为怀;第二,学习父亲的淡泊名利;第三,学习父亲的进取精神。

进入公交,或许我与父亲有一个相同的地方。父亲的一生看惯了、品尝了尘世的酸甜苦辣以及人情世故。而我在一个小小的公交车厢里,也嗅惯了繁华世界的气息,体会了世间的冷暖。出车的时候,我能够体察到步履蹒跚的老人的渴盼。也能够对理解司机职业者的感激。

那一次,一位乘客对我的服务提出了质问与谩骂,说我开的太慢,又不让她从前门下车。我没有言语,但她强行从前门下车之后,又绕到我的前车用手指着挡风玻璃下的我指桑骂槐。我真想不干了。但一想到父亲在逆境当中也不放弃对医师职业的执着追求与敬畏,所以我又欣然起来,只认为那位女乘客犯了一个可以原谅的错误。回到家,我也看书,准备进修“充电”,总认为人要不断地学习,才不至于被时代被人生所淘汰。

于医师职业,父亲做到了魅力坚守。而我,对公交应该是既来之则安之的奉献坚守。